欢迎光临徐江涛律师官方网站!
法律咨询服务热线:
您身边的徐江涛律师
133-0531-1167
新 闻 中 心
孩子拿大人手机看视频 意外充值上千元 律师:这个钱可以退
来源: | 作者:办公室 | 发布时间: 2020-08-13 | 40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孩子拿大人手机看视频 意外充值上千元 律师:这个钱可以退

记得小编还是一个孩子时

  最常玩的游戏

 就是跳皮筋、踢毽子这些集体活动

 不仅加深了朋友间的感情

 同时也锻炼了身体

 一举两得

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

 他们的游戏道具就简单多了

 一个手机就能全部搞定

  可是,孩子拿着大人的手机操作,在游戏或者软件里花了钱,这又该怎么办呢。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的韩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,韩女士的女儿小文今年11岁,平时没事的时候,喜欢用手机看火山小视频,之前意外充值了一千五百多块钱,而充值换来的虚拟货币,并没有消费,小文说,自己也是误操作、不小心充上了钱。

  小文:“我以为手机上没有绑定卡,就是乱按的。”

  充值需要密码,那小文是怎么知道支付密码的呢?韩女士说,密码是小文的生日,小文自己也知道。在火山小视频的界面中,不断有人给正在直播的主播们送花、送钻送礼物,小文说,这些礼物,都是花钱充值买来的。给主播送礼物,也是不少同学们经常干的事。

  小文:“也有同学往里面充钱,刷礼物,刷了礼物之后,这些主播可能送一些小礼物寄过来。”

  孩子用大人手机在游戏里充值的事情屡见不鲜,这些钱还能不能要回来?齐鲁频道法律服务团的律师也特意上门为家长做了解答。

  齐鲁频道法律服务团律师 徐江涛“孩子还小,属于限制行为人,他花费之后,如果大人不允许,不同意,是可以退回来的。”

  民法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:一、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。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(就是16岁以上18岁以下已经工作了的人)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。二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。完全精神病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。刑法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: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,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。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,由其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担任他们的法定代理人。

  不过,家长多次拨打火山小视频的客服电话,但始终没有客服人员接听。

  齐鲁频道法律服务团律师 徐江涛:“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局进行举报,如果举报无效的话,可以进行诉讼维权。”

  除了往游戏中充值,孩子玩手机对视力的危害也很大,来看一组数据:

 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hone

 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.8度近视状态

 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.3秒

  平均每分钟眨眼7.67次

 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

 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.7度近视状态

 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

  平均每分钟眨眼4.67次

 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“手机控”和“Ipad控”的孩子呢?

  - 01 -

  规定时间,对犯规有惩罚

 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,包括乔布斯在内,他们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,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,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。

  我们认为,孩子玩电子产品,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,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。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,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,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,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,按照规矩来做,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。

  - 02 -

  转移注意力

 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,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、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、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、跟孩子画画、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,都是 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。

 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,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,或者父母少陪伴,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”电子保姆“所致。

  -03-

  父母以身作则

  孩子出生前,他们并不知道手机、Ipad是什么,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,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,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,那里按一按,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。因为父母在使用,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。

  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,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。因此,下班回家后,爸妈们请将手机和Pad等放一边,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,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。